教育孩子的三顆“心”
發(fā)布時間:
2023-03-27 15:29
教育讓孩子成為一個完善的人。孩子能不能成為完善的人,并不取決于分數(shù)的多少,有很多孩子成績相當不錯的,在家卻是一個無心,不安心,沒有責任心的孩子。
每一位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才,看似為了孩子著想,其實只不過是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。因為有不少的父母為了孩子將來的功成名就,而忽略了孩子當下的成長,可以說是在用孩子的生命來換取一個未知的未來。然而,他們自身卻因為孩子的教育處于一種焦慮不安的狀態(tài)中,貌似用心良苦,其實心不在焉,并且對孩子的期望,總是恨鐵不成鋼。
教育從心開始,也只有父母不斷地修心,孩子才會從無心變有心、從不安到心安。
首先,父母要靜心。生活節(jié)奏的不斷加快,信息時代的不斷發(fā)展,催生了新時代的“快餐文化”,快餐文化的產生揭示了當下人浮躁的內心,教育在這種大環(huán)境之下,也在劫難逃,特別是有的父母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急切的心情,過早的拔苗助長,從而制造了太多的早熟果實,因此也釀成了不少的悲劇。教育是需要慢慢來的,孩子是一個生命,豈能隨意的進行催熟,即便是水果、蔬菜,被催熟了以后也是中看不中吃,更何況一個人,一個有著鮮活生命的人。所以,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,一定要靜心,讓自己先靜下來,靜能生慧,不要操之過急,更不要焦慮不安。
其次,父母要用心。如果說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不用心,可能會有很多人站出來反駁。細想卻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為了孩子的教育,有些父母表面上確實很用心,其實,只不過是花錢買了讓自己安心。這種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外界的做法,是錯誤的,是不被孩子所接受的。
一說到教育孩子,有些父母經常會說的一句話:“太忙了,沒有時間?!钡?,有時間看那些冗長的電視劇,有時間和朋友一起聚會聊天,卻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。用心不只是給孩子物質上的富足,而是要讓孩子也能成為精神上的領袖。
最后,父母要有平凡心。對孩子的期望不要過高,也就是在制定目標時,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發(fā)展特點,父母自身千萬不要心比天高,也要求孩子“飛得更高”。要承認孩子是一張白紙,而不是生來就是天才,把孩子當孩子去教養(yǎng),而不是把孩子當作天才去培養(yǎng)。
父母通過不斷的修心,才會讓無心的孩子有心,才能讓惶恐的孩子安心,才會培育出有責任心的孩子。
今天有不少的孩子,只有一個肉體的軀殼,而沒有了自己的心。小一點的孩子,吃飯穿衣父母包辦代替;長大一些仍然脫離不了父母的“包圍圈”,上學出門的千叮嚀、萬囑咐,其實就是一種洗腦行為,讓孩子無心它事,一心只讀圣賢書;等上了大學,學什么專業(yè),都要代替孩子做主;到了談婚論嫁之時,仍要嚴把質量關。這種用愛的名義,剝奪孩子生命權力的行為,讓孩子變成了無心之人。
把生命的權利還給孩子,把心交給孩子,先讓孩子做回有心之人,這是對孩子的尊重,也是對生命的負責任。
讓孩子安心,是讓孩子產生內心原動力的基本元素??墒?,有多少孩子生活在不安與惶恐之中,他的不安來自于父母關系的不和諧,來自于家庭關系的緊張。有的父母從來不會顧及孩子的感受,當著孩子的面大吵大鬧,大打出手,還有的父母為了發(fā)泄自己的不滿情緒,打孩子出氣,因為一個字寫不對,一次考試不理想就會對孩子進行懲罰。這些會讓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內心充滿恐懼,對父母失去信心,對家庭失去信心,從而放棄自己。
讓孩子安心,他才會有力量去面對成長中所遇到的一切問題。有責任心的孩子一定是優(yōu)秀的,沒有責任心的孩子,即便是分數(shù)再高,也將會是注定平庸。從小就要培養(yǎng)孩子的責任心,不要為了一個好分數(shù),就忽略了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(yǎng)。
可是,當下卻有很多父母,一心只為孩子考高分,而放棄孩子人格特質的發(fā)展,最終,不能成才,也不能成人。
教育從心開始,心的教育就是對孩子精神的教育,是滲透到孩子靈魂的教育,是心與心相互碰撞,才能產生智慧的教育過程。
上一頁
下一頁
上一頁
下一頁